中新智庫介紹
中國新聞智庫網(www.elegantacc.com),中新智庫(北京)文化發展中心(簡稱“中新智庫”),是原新聞出版總署教育培訓中心社會培訓項目運營機構,在與國內相關新聞機構和著名新聞院校、業內知名專家學者長期合作從事新聞傳媒運營,新聞教育培訓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一個高端、專業、權威的新聞傳播類專業智庫。
中新智庫是國內最早面向社會做新聞發言人培訓的機構。第一期全國新聞發言人培訓在2010年7月舉辦,之后長期持續舉辦新聞發言人培訓,形成了完善的知識體系。師資方面匯聚了來自政府機構的新聞發言人,權威媒體的高級記者與資深媒體人,以及人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新聞領域的教授博導等,組建成中新智庫強大師資團隊。
智庫服務
- 教育培訓 中新智庫現有的培訓項目有:
- 新聞發言人培訓
- 網絡輿情安全培訓
- 新(融)媒體運營管理培訓
- 突發事件網絡輿情應急管理培訓
- 定制培訓,有針對性的設置課程、制定教案、聘請老師,確保教學質量,提升學員媒介素養,提高學員回應社會關切,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 新聞主題宣傳服務:為企事業單位提供新聞課題調研、新聞主題策劃與宣傳,組織專題采訪、全媒體報道,開展視頻、圖文直播、訪談,策劃組織新聞發布會、推介會、研討會等各種會議論壇,以及企業形象塑造、企業品牌推廣等。
- 輿情安全服務:提高輿論安全意識,提升與媒體打交道的能力,綜合降低輿情危機發生概率。實時檢測輿情,及時發現輿情危機。對突發事件和公共危機事件的公關處置與應對,邀請業內權威專家為企業提供應急處置措施和方案,提供咨詢與智力支持、媒體支持。
- 融媒體平臺建設與內容運營:充分利用媒介載體,把廣播、電視、報紙等既有共同點,又存在互補性的不同媒體,在人力、內容、宣傳等方面進行全面整合,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全媒體運營的新型模式。
- 城市(特色鄉鎮)品牌建設 以地方政府產業升級、產業轉型、鄉村振興相關的人才吸引、招商引資為目的的城市(鄉鎮)品牌建設。包括地理、人文、優惠政策等綜合塑造城市(鄉鎮)品牌。
優勢資源
- 新聞傳媒領域的師資與專家資源 在長期的合作與發展中,“中新智庫”團結和凝聚了一大批國內新聞傳媒界的頂尖精英人才(包括學術理論界知名專家學者和一線資深權威媒體人);培養和凝聚了全國各地、各系統、各行業一千多家單位,一萬八千多名學員,擁有高端、深厚的媒體資源和廣泛的社會資源。
- 3000多個各行業新聞發布渠道 中新智庫整合了3000多個網絡新聞媒體發布渠道?;竞w國內具有影響力的網絡新聞媒體(新浪、網易、騰訊、人民網、新華網、鳳凰網等)。為新聞信息發布提供便宜快捷的發布解決方案。
- 地方政府與名企資源 在長期的工作與發展中,培養和凝聚了全國各地、各系統、各行業一千多家單位,一萬八千多名學員,擁有高端、廣泛的社會資源。
- 中關村產融結合與轉型促進會 服務地方城市與鄉村建設,促進產業升級,助力經濟轉型。以及與之相關的項目咨詢服務、項目規劃與資本對接等。
- 公募基金會平臺 中新智庫與中國塵肺病防治基金會共同建立了“健康中國愛心基金”,有志于公益慈善事業的組織、企業和個人可以參與到基金會的工作中,可獲得榮譽稱號與稅收優惠。
- 金融資本資源:以往的活動與項目中合作過的資本方有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廣發銀行、民生銀行、中城金控建設開發有限公司中民新能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華創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華創證券)、中財國際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金匯財富資本管理有限公司(金匯財富)、西部優勢資本投資有限公司(西部資本)等。
智庫成就
各類培訓及活動一百多個班(場)次。中新智庫與相關部委專門機構、知名大學深度合作,聯合開發舉辦了全國新聞發言人培訓,企事業媒體新聞采編培訓,全媒體新聞采編暨新媒體業務培訓班,政務微博運營與管理培訓,全國互聯網信息服務與新聞編輯培訓,新聞攝影培訓,企事業新聞宣傳暨優秀新聞作品研討會等系列活動一百多個班(場)次。2013年舉辦了“風雨十年 砥礪前行——中國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化建設十周年研討會”,2018年舉辦了“新時代 新使命——中國新聞發言人制度化建設十五周年論壇”,2019年策劃、組織,并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了《新聞發布實訓——新聞發言人智慧與使命》,填補了新聞發布與領導干部媒介素養實操訓練教材的空白。
學員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在十余年的工作積累中,培訓與合作過的學員及企事業單位覆蓋全國32個省市自治區(包括香港特區政府、澳門特區政府等)地方相關黨政部門,以及全國各地區、行業、系統企事業單位的18000多人次參加過“中新智庫”的相關教育培訓。
“中新智庫”以其高端、前沿的教學理念,高品質、高規格的教學質量,以及周到、細致的新聞服務,在社會各界樹立了良好的口碑和聲譽,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社會影響。得到了學員的廣泛贊譽和由衷感激,對提升學員媒介素養和自身綜合能力,提高學員單位在政務公開、回應社會關切、公共危機事件處置等方面的工作水平發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