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采訪與寫作》

作者簡介
高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1992年起作為有特殊貢獻的專家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先后在北京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新聞系學習和研修。曾在《北京日報》、《三月風》雜志、《工人日報》、《華聲報》等新聞機構從事職業新聞工作25年,采寫了大量反映中國社會發展問題的深度報道。50歲時辭去《華聲報》總編輯職務,到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任教。潘曙雅,女,美國南加州大學傳播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講師。
曾在新華社從事五年新聞采編工作,擁有豐富的新聞采寫經驗。擔任新聞學院新聞采訪寫作課程教師。
目錄
第一節 新聞的特征
第二節 新聞報道的功能
第三節 新聞媒體的演變歷史和趨勢
第四節 新聞記者的責任
第五節 新媒體的發展及對新聞的再定義
第二章 新聞報道的原則與新聞記者的素質
第一節 追求真實
第二節 保證準確
第三節 交代來源
第四節 謹慎驗證
第五節 堅守客觀
第六節 保持公正
第七節 新聞記者的職業素質
第三章 新聞發現與新聞選題
第一節 新聞發現的意義
第二節 新聞發現的目標與依據
第三節 新聞發現思維的動態過程
第四節 如何確立新聞選題
第五節 如何進行報道策劃
第六節 報道策劃的原則與方法
第四章 怎樣采訪新聞
第一節 采訪的職業狀態與心理準備
第二節 線索初步判斷與現場采訪
第三節 重要的職業素養:與采訪對象溝通的能力
第四節 觀察和記錄
第五節 關于采訪的提示和建議
第五章 怎樣寫作消息
第一節 消息及其基本構成元素
第二節 消息導語的寫作
第三節 消息主體的建構
第四節 消息的背景
第六章 怎樣采寫特稿
第一節 特稿的定義
第二節 理解特稿
第三節 特稿的選題類型及來源
第四節 特稿的采訪
第五節 特稿的寫作
第七章 怎樣從事深度報道
第一節 調查性報道概述
第二節 選題從哪里來
第三節 怎樣尋找采訪對象
第四節 調查性報道的采訪與寫作
第五節 記者為什么錯了
第六節 解釋性報道概述
第七節 解釋性報道的采訪與寫作
第八章 怎樣從事專業領域報道
第一節 時政新聞報道
第二節 財經新聞報道
第三節 法制新聞報道
第四節 事故災難新聞報道
第五節 科技新聞報道
第九章 怎樣運用背景和數據
第一節 背景的作用
第二節 背景的類型
第三節 背景的呈現
第四節 背景的寫作
第五節 數據的使用
第十章 怎樣從事融合媒介報道
第一節 媒介融合推動新聞報道模式的變革
第二節 全能型記者:融媒報道的專業素質和專業技能
第三節 融媒報道中的新聞價值與新聞倫理
第四節 融媒技術工具對新聞工作的影響
第五節 融媒報道的信息獲取及集成方式
第六節 融合媒介的深度報道
后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