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利益至上
國家利益至上
——管道設計院發揮技術優勢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背景
5月21日,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見證下,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簽署了《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這個消息一出,全世界為之矚目,漫長的中俄天然氣談判終于跑到了終點。根據合同,自2018年起,俄羅斯開始通過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向中國供氣,輸氣量逐年增長,最終達到每年380億立方米,累計合同期30年,合同總金額約4000億美元,中俄兩國在實施各自的能源戰略方面,實現了雙贏。
在這個馬拉松式的合同談判過程中,人們首先會想到雙方商務談判人員付出的努力與智慧,但人們卻很難了解到,在此之外的技術條款談判也有著完全不亞于前者的復雜和艱辛。從技術談判的前期準備到最后完成的過程中,都可以見到管道設計院專家們的身影。他們在工作過程中,付出了辛勞,更展示了管道設計院多年積累的技術實力,為技術條款談判成功作出了貢獻。
當仁不讓,做足談判準備
眾所周知,想要談判成功,首先就要對談判雙方的情況做透徹的分析和研究,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為了在這次談判中爭取主動,占得先機,在合同的技術條款談判的準備工作中,作為油氣儲運方面的行業指導院,管道設計院積極參與,掌握中俄兩國天然氣儲運行業的各類相關標準,針對天然氣流量計量、氣質分析的技術方案,首先組織設計人員完成了俄羅斯天然氣計量方面標準的翻譯工作;接著又安排相關專家對中、俄以及國際計量標準進行對標,找出了各標準體系的差異之處。雖然時間緊迫,任務繁重,但設計院還是在有限的時間內,總結出精準的對標報告,將各標準的異同點逐一列出,對大家關心的技術指標、分析方法逐條細化,為技術談判做好準備。
實力展示,力推最佳方案
技術條款談判中,天然氣氣質指標及流量計量方式的確定,直接關系到進口天然氣的質量與數量,是技術條款中的重要一環,它對確保中俄雙方利益起著重要作用。管道設計院在如何保證進口天然氣的質量和數量問題上,分批次派出多名技術專家前往中石油總部,與相關單位共同探討氣質指標要求及分析、計量儀表的設置。針對天然氣計量標定裝置,管道設計院提出應采用歐洲國家管道建設普遍采用的方式,這種方式可以及時發現出現的問題。為了讓各位專家認同這一觀點,設計院專家列舉了大量實例、數據,論證其科學性、合理性。終于,管道設計院技術專家主推的流量計設置方式得到了一致肯定,并在雙方談判技術方案中得以體現。
當面磋商,達成最終協議
在合同技術條款的談判中,中俄雙方都派出了天然氣儲運方面的頂級專家,其中就有來自管道設計院的天然氣計量專業的權威技術專家王懷義。在技術條款的談判會議上,專家們針對中方提出的技術方案,逐條逐句展開分析,并對國際標準、俄國標準和中國標準輪番進行討論。他們各抒己見,談判在分析、爭論、探討和相互妥協中艱難前行。其中,俄方對技術方案中采用的計量標定方式和天然氣氣質分析設置表示了贊許,高度認同了中石油集團公司在天然氣儲運方面的技術實力。最后,經過中俄雙方專家近一周的爭論和博弈,雙方最終確定了技術條款中的所有內容,合同技術條款的簽訂,為商務條款的簽訂掃清了障礙,有力地推動了整個合同的最終簽署。
后記
中俄東線天然氣項目意義重大,它的落實意味著我國能源進口多元化布局基本完成,對確保我國能源安全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更多天然氣能源的使用還能極大地改善國內大氣環境,減少霧霾天氣的出現,降低對人民群眾的身體危害?!吨卸頄|線供氣購銷合同》簽署的消息傳來,管道設計院的專家倍感歡欣鼓舞,在品味成功喜悅的同時,持續工作的疲憊也隨之一掃而光,如果說,能源通道建設是我們管道設計人辛勤努力的終身事業,那么,服務國家、造福人民,就是管道設計人為之奮斗的堅定理想。
作者: 李想 單少卿
作者簡介
李想,1987年出生,漢族,河北廊坊人,大學本科學歷,2012年畢業后在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工程有限公司黨群工作部從事宣傳工作。曾多次在《石油管道報》《中國石油報》等媒體撰寫了消息、通訊、言論等文章。作為石油管道人,用平時的語句記錄管道設計人的體會和經歷,挖掘出最真實動人的故事。